孔子銅像孔子人生中的三大不幸
人物雕塑之一孔子銅像,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孔子人生中的三大不幸。孔子老婆亓官氏已經跟著孔子吃了好多年的苦了。當她對孔子青云直上的信念終于破滅之后,這種苦日子她便過不下去了,于是她最終選擇了離開。
大家都知道,“幼年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乃人生三大不幸,殊不知,被后人譽為“千古一圣”的孔子幾乎與這三個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撞了個滿懷。眾所周知,孔子是魯國的孔子,實際上,孔子的祖籍在宋國(都城在現在的河南省商丘市)。
宋國是周武王分封給擁護周政權的商代貴族微子啟(商紂王的哥哥)的諸侯國,而孔子正是商代王室的后裔。孔子的先祖因躲避政治迫害自宋國遷到魯國后,定居在陬邑(今山東省曲阜市尼山附近)。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官居諏邑大夫,曾屢立戰功,以勇力聞名于諸侯。
據《孔子家語》記載,叔梁紇先娶了魯國人施氏之女為妻,生了九個女兒卻沒有一個兒子。后來又娶了個妾,生了一個兒子叫孟皮,但孟皮身有殘疾,是個瘸子。按照當時社會的要求,這樣的兒子是不能“繼嗣”的。因此,晚年的叔梁紇又娶了年輕的顏征在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