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雕塑的文化傳承
孔子雕塑的雕刻主體是孔子本人,因此至圣先師孔子像本身就賦予了深厚的文化內容和孔子的人文特征。我們將孔子代表的歷史及其文化背景雕琢于其中,使至圣先師孔子像保持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
大部分雕刻的至圣先師孔子像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和實用性,雕刻師傅注重孔子面部刻畫,并對其加彩、塑繪結合、互相補充,使得孔子雕塑具有和繪畫一樣的美感和欣賞價值,以性傳神的手法將孔子雕塑凝練出高度的意象美。現代的至圣先師孔子像是能顯示一個社會文化氣息的大眾藝術品。
在秦漢時期中國的審美觀強調的是一種集體之美,而現在的至圣先師孔子像是來源于工藝之美,所用的可雕刻的材料沒有限制,包括銅雕、石雕、冰雕、泥雕等等,雕刻的方法可以依據材料的不同,而選擇較為合適的雕刻手法之一,許多國內外知名人士曾被至圣先師孔子像的精美神韻所傾倒,紛紛留下:"巧奪天工"、"化頑石為神奇"、"極富有藝術的美"等珍貴墨寶。
由于現代工藝美術的發展,所以在雕刻過程中非常注意對孔子雕塑的面部細節的塑造,因此很多孔子像都有著傳神的表情和神態,制作方面比較精美,在各種場所中都是很獨特的裝飾品。
孔子雕塑除了在人物的面部和細節刻畫上都非常的精細以外,還可以充分利用它的藝術手段,有素描繪畫和著色等方法,并且可以巧妙的運用到孔子像的制作之中。所以這個孔子像更加具備藝術和觀賞價值。至圣先師孔子雕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筆寶貴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