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孔子銅像
歷史人物孔子現如今已經被現代人雕刻成孔子銅像。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是世界上十大歷史名人之一。孔子不但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至圣先師”,今天也同樣受到世人的尊敬和推崇。孔子在中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和重要的地位。
孔子是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主張“仁”和“禮”,即“仁者愛人”和“克己復禮”,要實現仁和禮,必須遵循中庸之道,對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有實際價值,而且對于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也有指導意義。
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思想。提出“為政以德”,以“禮”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興辦私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開創了“平民教育”的嶄新格局。
孔子在中國歷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后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他提倡“有教無類”,創辦私學,廣招學生,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平民,順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趨勢。
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余力,就去做官。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而君子必須具有較高的道德品質修養,所以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